close

     這是1994年收錄在張學友《偷心》專輯的一首歌,1992張學友以31歲之姿被列為香港四大天王,聲望扶搖直上,被稱為歌神,成名歌曲不計其數,但在以33歲崢嶸歲月唱這首《別問》道盡人間滄桑,能唱的如此淋漓盡致,也是須有相當的人生感悟實才能如此傳達歌曲的真諦。

     歌曲首先就問,一個人要走多遠歷經多少滄桑才會累,什麼地方才是家 ,為了誰才留下,一個人要想多久,歷經多少挫折才會懂,不再輕易掉眼淚 ,不再輕易說今生無悔無怨 ,千問萬問就如Bob Dylan 《blowing in the wind》 所問的,一個男生到底要走多少路,才能成為一個男人,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洋,才能有個安穩的沙灘可以休歇,而這些都是隨風而逝沒有答案的。

        前段在一些人生的提問之後,其實所要傳達的是沒有答案的,每個人生際遇不同,一切只能冷暖自知,苦甜自嚐,笑的時候,全世界跟著你笑,哭的時候只有你一個人在哭,每個人的人生都不盡相同,苦的時候能隨遇而安,平順的時候能謙沖自持,所以才有下一段別問我的傷 ,別問我的痛 ,別問我的心中是否在流血,別問我是否心已碎 ,也別問我酒逢故人醉不醉,也別問我的苦 別問我的悲 別問我的流浪是否很疲憊,別問我是否還有淚 ,別問魂縈舊夢對不對 ,也別問我會不會,其實都毋須再問,寫的真好。

張學友在第一段自問的時候唱歌的感情還是平穩的,到下一段別問我的傷開始,情緒和旋律就有點波動了,在別問酒逢故人醉不醉時,讓人感覺人生的苦到達一個階段時,看到故人是否應該酒逢知己千杯少,此時歌曲讓人情緒已有點激昂,等到最後一段,再問苦跟悲、累不累、是否魂牽夢縈、是否還有淚時,歌神那種音律的承轉及感情真的是徹底的達到極致,而所有的問題也似乎都有了答案,人生如歌,歌如人生,在理解歌曲所要傳達的意境時,我們也在歌神的歌聲中得到了些許精神的慰藉,且在人生的某個階段或時程得到啟發,若如此也似已足夠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zefer785238798 的頭像
    zefer785238798

    尚飛兒的部落格

    zefer78523879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